找到相关内容7938篇,用时224毫秒. ·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
  • 三论宗思想总说

    三论宗思想总说  此宗依三部论而立宗。在三论玄义内说:  「此之三部,同是大乘通论,故名三论。此之三部,同显不二实相,故名三论。」  不二实相,即是一实相印,亦即般若的本体。非言语所能形容,非思惟所能取著;如中观论观法品内说:  「诸佛或说我,或说於无我,诸法实相中,无我无非我。诸法实相者,心行言语断,无生亦无灭,寂灭如涅盘。一切实非实,亦实亦非实,非实非非实,是名诸佛法。自知不随他,寂灭无戏论...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6415060944.html
  • 评〈从“法性即无明”到“性恶”〉 (1)

    此文乃是对拙著《天台缘起中道实相论》所作的评述,试图从“法性即无明”、十法界互具、…等来说明天台思想在于“性恶”,而非如拙著所言的“缘起中道实相”。于理于情上,这份回应工作就落在笔者肩上。除了本文的回应... 1) 简称为〈杨文〉; 《天台缘起中道实相论》一书,(注 2) 称之为《陈书》。而笔者则尝试以读者的角色来探讨《陈书》与〈杨文〉之间所呈现的问题。  从〈杨文〉中,可以很清楚地看出其立论基础,主要...

    陈英善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42047164.html
  • 感受与四圣谛

    感受与四圣谛 印度内观研究所 四圣谛是佛陀教导的基本要素,在增支部(Anguttara Nikaya)里佛陀开示说: 对于那些亲身体验感受的禅修者,我所教导的就是苦的实相(苦谛)、苦生起的实相(集谛)、苦止息的实相(灭谛),以及灭苦之道的实相(道谛)。 (Vediyamanassa kho panaham bhikkhave, idam dukkham ti pannapemi, ...

    葛印卡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2284973620.html
  • 天台佛学的宗髓是般若

      天台佛学的宗髓是般若   内容提要:天台学说教义绝高及其教观圆修之妙(显法华之十如,行止观之妙行)。古今共仰,天台以法华为宗骨(如鸟身),开显诸法的般若中道实相义,以摩河般若波罗密与大智度为观法於指南,悟“本迹”二门之法而观照内外,因以实相叁千叁谛之理为观本,体用一如於心色二法修正中,故般若照明,了然朗达,法性如如。天台禅观法。又依般若空慧妙慧之资生方能一念观其实相即空即假即中。天台佛学的...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5/05235279247.html
  • 印光法师答:为什么讲四种念佛方法持名为最

    问: 为什么讲四种念佛方法持名为最 印光法师答:  持名、观像、观想、实相,四种念佛,唯持名最契机。持至一心不乱,实相妙理,全体显露,西方妙境,彻底圆彰。即持名而亲证实相,不作观而彻见西方。持名一法,乃入道之玄门,成佛之捷径。今人教理观法,皆不了明。若修观想实相,或至著魔,弄巧成拙,求升反坠。宜修易行之行,自感至妙之果矣。(出自《印光法师全集问答撷录》)   念佛方法   朝暮...

    印光法师

    念佛

    http://www.fjdh.cn/fjask/2007/07/13574411472.html
  • 圆满的成佛之境

    的证果并无区分,皆具足中道实相:"圆顿者,初缘实相,造境即中,无不真实。系缘法界,一念法界。一色一香,无非中道。",智顗称这种与实相认知密切关联的圆顿止观为不思议境界。   二、不思议之心:一念三千   此不思议境界具体可以在心的范畴里来探讨。因为只有通过众生之心,方能契人中道实相。此心由每一念组成,故心可以推减至一念。智顗认为,实相的开显在于解析一念的内容,因为真理无处...

    沈海燕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2340865841.html
  • 论天台圆融哲学的功用性

    论天台圆融哲学的功用性   一、引言   天台智顗(538~597)的哲学一向被誉为“圆融哲学”。根据我们对《法华玄义》的研究,智顗所展示的圆融之实相真理的特性与其佛学思想具有完全的一致性,从而建立其圆融的哲学体系。   其一,实相所代表的是融会各乘的一佛乘。这是揭示实相无所不包的特性。显然,一佛乘之位最高,证悟成佛乃众生所追求的终极目标。其至高无上的特性使之成为唯一能融会其它三乘(声闻、缘觉、...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0541169907.html
  • 陈英善:评《从“法性即无明”到“性恶”》(1)

    起中道实相」。于理于情上,这份响应工作就落在笔者肩上  。除了本文的响应之外,希望有第三者乃至更多的读者来参  与此课题的讨论。  因此,本文的撰写,希望尽量能就事论事来讨论问题,  而非你我个人之问题,是依文本来讨论的。所以,在本文中  将〈从「法性即无明」至「性恶」〉一文, (注 1) 简称为  〈杨文〉; 《天台缘起中道实相论》一书,(注 2) 称之为  《陈书》。而笔者则尝试以读者的角色来...

    陈英善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7543671101.html
  • 从《中论》谈中道

    诸经的根本理论——缘起性空——来阐明诸法的实相真理,从而以此实相真理为锐利的武器对世间一切凡愚的种种邪见来进行有力的破斥和彻底地打击,其目的是导归他们(凡愚)舍邪见而生正见,去无明而生般若。  《中论》一书始终都以因缘生法,缘起性空的中道实相贯穿全论。如《观四谛品》中第十八颂的“三是”偈云:“众因缘生法,我说即是空,亦为是假名,亦是中道意。”众缘生法,法无自性,故是空;但是不坏假名,而说空义,故是假...

    唐思鹏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34047069.html
  • 蕅益智旭思想的特质及其定位问题

    以此称之为一切法之体性,而为了表达此理体与体证之密切关系,智旭擅长以实相而表达之,即用实相来显示远离人法之执,由人法二空所显示的道理,称之为实相,此实相道理堪为一切万法作体,故称之为理体。因此,本文在论述智旭理体论时,直接先由实相来切入,再进而论述理体之涵义。而将理体运之修行体证上,即是吾人现前一念之心性,此往往为智旭所关注之焦点。故本文架构于理体论与心性说来阐述智旭的思想,亦可言理体论与心性说为...

    陈英善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014748133.html